公元263年,邓艾与钟会联手灭亡蜀汉启天配资,解决了曹魏数十年来,历经多代帝王都未能解决的难题。可以说,他们的功绩堪称伟大,尤其是邓艾,他是直接导致蜀汉灭亡的首功之臣。
邓艾之所以能够成功灭掉蜀汉,与钟会的帮助密不可分。事实上,如果不是钟会率领主力军队守卫剑阁,将姜维牢牢缠住,邓艾恐怕也难以成功。因为姜维将所有精力投入到抵抗钟会的十万大军中,致使他无法分身,根本顾不上其他防线,最终给了邓艾偷袭的机会。
如果没有钟会的庞大军队,姜维一定会在阴平的小道部署防线,尽管兵力可能只是几千人,但那样的守卫足以让邓艾陷入困境。甚至,如果邓艾试图穿越那条险峻的山路,姜维的防守会使他寸步难行。要是遭遇困境,邓艾的军队很可能被困在深山密林之中,粮草断绝,必定全军覆没。
因此启天配资,蜀汉的灭亡不应全归功于邓艾一个人,这样的功劳分配对钟会来说也太不公平了。钟会的作用,尤其是在战役初期的牵制和遏制,功不可没。
展开剩余69%邓艾虽然最终因骄傲自负而遭到陷害,背离了原本的伙伴,在司马昭的命令下被逮捕,最终在押送洛阳的途中,被与他有过仇的将军田续所杀。
然而,钟会的命运却因为自己的野心发生了剧变。借着收编诸葛绪、邓艾的部队以及姜维的主力,钟会的军力大增,握有二三十万的兵马。他逐渐膨胀的野心最终让他决定反叛,试图争夺天下,但最终被胡烈的儿子胡渊所杀。
在这一系列事件中,有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:如果钟会没有造反启天配资,而是和邓艾一起平安返回魏国,最终两人立下如此赫赫战功,司马昭会容忍他们吗?会不会最终也让他们都死于非命呢?
首先,钟会的结局会是怎样的?钟会作为司马昭的重要谋士,一直为他效力,屡次出谋划策,且深得司马昭的信任。他被誉为司马昭的“张良”,在蜀汉伐作过程中,众人都认为时机不成熟,唯有钟会坚决支持并推动了伐蜀的计划,最终让蜀汉灭亡。由此可见,钟会在司马昭心目中的地位非常重要,是一位可以完全信任的智囊。
然而,随着蜀汉的灭亡,钟会的野心迅速膨胀,开始对司马昭产生了反叛的念头。这一变化并没有被司马昭忽视。当钟会到达成都时,司马昭身边的人提醒他要防范钟会有异心。于是,司马昭不得不在长安驻兵,显然是为了防备钟会可能的反叛行动。
从历史来看,君主一旦对臣子产生疑虑,臣子的命运几乎注定,韩信、彭越等人便是前车之鉴。无论钟会是否造反,假如他与邓艾一起平安归国,司马昭仍然不会放过他,因为“兔死狗烹”是权力斗争中的常态。钟会最终无论如何都难逃死亡的结局。
再来看邓艾的命运,尽管邓艾是由司马懿亲自提拔的,他和司马家有着深厚的关系,但由于邓艾出身寒微,没有显赫的背景,尽管他为魏国立下了灭蜀的大功,但他在朝中的地位并未受到大多数官员的认同。许多人看不惯邓艾这位出身低微的将军一跃而上,夺得了巨大的荣耀,甚至有不少嫉妒之心。魏国的高官和武将们不可能容忍这个“穷小子”一举超越他们的风头。
如果只是少数人对邓艾有所非议,司马昭或许不会在意,但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司马昭面前诋毁邓艾,司马昭再难置之不理。正所谓“三人成虎”,邓艾的命运已经注定,司马昭必然会采取行动,除掉他。
综上所述启天配资,邓艾与钟会虽然为魏国立下赫赫战功,但他们最终的结局都注定了悲剧。无论他们是否联合回国,面对司马昭和权力斗争的无情,最终都逃不过被排除的命运。
发布于:天津市中金汇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