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苏州历史文化网上,读到一首苏大王国平教授撰写的《孙策亭》:“翼然临水伯符亭,近对蛇门远子城。遥想孙郎多少事,郡河不废最知情。”拜读后颇为感慨股利网,苏州终于有了三国英雄孙策的纪念之所,真好。一个阳光灿烂的冬日,怀着敬仰之情前往城南护城河畔寻访孙策亭。
孙策亭 徐静/摄
孙策亭位于人民桥东,掩映在护城河岸绿化带中,是一个长方形的仿古建筑。亭内抱柱联“鏖兵六载奠东吴基业,驰誉九州追西楚霸王”亦由王国平教授撰作,精准概括了小霸王孙策对东吴建国的重大贡献。
说起三国东吴,雄姿英发的周瑜名气响亮。其实,奠定东吴政权雄厚根基的是孙策。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,有勇有谋的孙策,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非凡的领导力,征战数年便打出一片地盘,开疆拓土,为孙氏拿下江东六郡的基本盘。
《三国志·吴书》记载,孙策字伯符,吴郡富春人,孙坚长子,孙权长兄。孙氏“盖孙武之后也”,原来是兵圣孙武子的后裔,难怪智谋超群,用兵如神。孙策年少即随父参战股利网,英勇果敢。孙坚战死后,年轻的孙策便担起了振兴家族的重任。他胸有大志,勇猛善战如西楚霸王项羽,故被誉为“小霸王”。当时的风云人物袁术特别欣赏猛锐冠世的孙策,时常感叹如果自己“有子如孙郎,死复何恨”。
展开剩余65%史书记载,兴平二年(195),孙策“渡江转斗,所向皆破,莫敢当其锋,而军令整肃,百姓怀之”。孙策率军渡过长江转战江东,所向披靡,无人能当,军队纪律严明,所到之处秋毫无犯,因此深受百姓拥戴。几年间,攻坚克难,多次以少胜多击败强敌。建安五年(200)初,孙策在占据丹阳、吴郡、会稽、庐江、豫章、庐陵六郡后统一江东,并招揽大批谋士能臣,步步为营,妥善治理,为东吴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一时间,小霸王孙策威震江东。史载:“曹公闻策平定江南,意甚难之,常呼:‘猘儿难与争锋也。’”一代枭雄曹操惊叹不已,孙策这小子太猛太能打了,实在难与争锋啊。
只可惜,天妒英才,这样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三国英雄,英年早逝,过早地结束在了人生的高光时刻。《三国志》记载,建安五年(200)四月,“曹公与袁绍相拒于官渡,策阴欲袭许,迎汉帝,密治兵,部署诸将。未发,会为故吴郡太守许贡客所杀。”利用曹操与袁绍两军对峙的时机,孙策密谋发兵北上偷袭许昌迎接汉帝。只可惜尚未出发,孙策在丹徒打猎时发生意外,被刺客射中面颊,伤重而逝,年仅二十六岁。孙策临终前令其弟孙权继位,还牢牢牵挂着其战略意图与江东地盘,嘱咐辅臣张昭等曰:“中国方乱,夫以吴、越之众,三江之固,足以观成败。公等善相吾弟!”
“遥想孙郎多少事,郡河不废最知情。”确实,孙策与苏州关系密切。孙策曾被封为吴侯,占据吴郡后,以治所吴县(今苏州)为统治中心经略四方,换言之,孙吴政权的权力中心最早设在苏州。也因此,孙策逝后归葬苏州城南,其墓俗称孙王墓。《吴郡志》记载:“吴孙王墓,在盘门外三里。政和间,村民发墓砖,皆作篆隶,为‘万岁永藏’之文。”
据考证,孙策墓位于苏州一丝厂内,损毁严重。20世纪80年代,相关部门还曾发掘清理。后因各种原因,孙策墓最终未能保留下来。然而,作为三国东吴政权的开拓者与奠基人,孙策在苏州曾留下鲜明痕迹,理当建立纪念之所。更何况,无论时代如何变迁,英勇、智慧、开拓、进取这些品质和精神永远值得人们尊崇。幸好,在专家学者的呼吁下,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,现如今,在孙策墓原址附近,即南门路苏州一丝厂北面建立了孙策亭,以便人们缅怀1800多年前那位智勇双全的江东霸主。
孙策亭中还有一组曲艺雕塑,似在说唱着江东小霸王那流传不衰的传奇故事。
(原载于《姑苏晚报》2025年01月21日 B06版)
作者:徐静
编辑:婉安股利网
发布于:江苏省中金汇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